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正文

看潮起潮落 见桥生桥长 赵鹏飞:练就测量跨江大桥的“鹰眼”

来源: 楚天都市报

赵鹏在工作中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通讯员 翟琼 王昊


(资料图片)

2014年7月,毕业于山东交通学院测绘工程专业的赵鹏飞,进入中交二航局开始从事道路桥梁施工测量工作。今年32岁的他,在近10年的光景里,先后参与沪苏通长江大桥、南京浦仪公路西段上坝夹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现场测量作业,已然修炼出一双跨江大桥的测量“鹰眼”。

历经寒暑成熟手

赵鹏飞参加的首个项目,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大桥。2017年1月,江苏南通的江面上寒风刺骨,当时336米跨度的天生港专用航道钢拱桥即将合龙,而观测则需要在温度较恒定的晚上进行。

他得待在气温零下的室外,每隔15分钟测量一次合龙口距离。由于测量的空间异常狭小,钢桁梁孔内高度仅60公分,整个人必须蹲下来,头挨着膝盖测量。那一晚他冻得浑身僵硬,但合龙精度远超规范。

到了大桥4号墩钢围堰封底时,需要将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现场共布置20个导管,赵鹏飞得测量灌注过程中导管周围的混凝土面标高,并计算导管埋深,为导管移位提供依据。期间,他持续挥舞测绳,带动10斤重特制吊锤测量标高,不间断观测了2天2夜。他带着手套的双手,也被磨出了血泡。

他见证着大桥的成长,大桥也见证了他从只会“扶尺子”的新手发展成独立完成测量工作的熟手。2018年3月,赵鹏飞来到南京浦仪大桥担任测量部长,这是他独自完成的第一个项目。

浦仪大桥钢塔封顶测量时,需要爬至塔顶进行测量,钢塔后11节没有施工电梯,需要上爬100多米。当时正值盛夏,塔内异常闷热,常常刚进去就会冒出豆大汗珠,他还需要背着仪器在狭窄的塔内匍匐爬行,而钢塔整体变形观测有时则需持续作业24小时。这样的日子,是赵鹏飞近10年时光的缩影。

2017年10月,他代表公司参加武汉市第二十届测量技能比武,获得“测量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自参加工作以来,赵鹏飞已有12项授权专利傍身。他参与的5项课题研究,分别获得中国公路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2021年,他本人获得2019-2020年度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不舍昼夜真汉子

2022年4月,赵鹏飞接到调至张靖皋长江大桥项目的通知,他既兴奋又忐忑,能参与这座世界最大跨度桥梁,何其自豪!但全桥设计难度大、科技含量高、施工技术复杂,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更重,要付出的也更多。

由于白天测量数据精度较低,很多工作必须晚上进行,赵鹏飞就每晚骑着三轮车,在杂草丛生的小路上穿梭,一干就是一整夜,与疯长的杂草争分夺秒。

为了消除仪器的系统误差,提高测量的精度,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张家港侧仪器和江心岛仪器进行更换,赵鹏飞和测量团队每天背着几十斤的仪器往返两岸,一天负重作业达数十小时。

工作中遭遇大雨,他都是先护住仪器,等雨停了再接着测,测完之后就住在岛上没有床的房子里。“天为幕、地当席,这就是测量人的生活,多惬意!”他笑称。

2023年1月,临近春节,当所有人都在计划着团聚,赵鹏飞却主动申请留守值班。在大桥建设初期,作为测量骨干,他觉得自己有责任留下。

就在不久前,他母亲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犯了,妻子边工作边照顾老人和2岁的女儿。项目部了解内情后,大年三十,便把他的亲人专程从老家接了过来,给了他一个惊喜。

春节几天,施工现场经常半夜打来电话,赵鹏飞依然会迎着刺骨的江风赶去现场,但身后为自己守候的点点灯光,已让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