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正文

焦点热讯:贵州多部门联合出台“十二条措施”

来源: 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杜 涛

贵州省商务厅会同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科技厅等15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加快推进贵州省生态特色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的出台,说明贵州省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也为贵州食品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来了新机遇。

受疫情影响,大众消费习惯逐步发生改变,预制菜的市场需求高涨;与此同时,冷链技术不断发展也为预制菜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贵州食品资源丰富,地处西部的贵州山区需要找到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重要抓手。制定《措施》正是贵州抓住国内预制菜市场迅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贵州省农特产品资源、生态和文化三重优势,高质量发展“贵字号”绿色生态预制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相关资料图)

贵州省围绕蔬菜、天麻、灵芝、石斛、食用菌、生态家畜(禽)、淡水渔业等贵州生态农产品,粉、面、荞、饭等地方主食以及酸、辣、酱、麻等地方特色调味品开发预制菜,重点打造黔味绿色生态的“酸汤鱼系列”“辣子鸡系列”“蒸菜系列”“腊味制品系列”“山珍系列”等预制黔菜单品,突出贵州省的“生态特色”。为此,贵州省发动全省各地培育和开发具有现代潮流、乡土特色、民族风情的优质黔味预制名菜,传承弘扬黔菜美食文化,推动黔菜成为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良好美誉度的知名菜系。

为确保产业健康发展,贵州省预制菜产业的布局强调全省各地要形成差异化发展。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和毕节市大力推动酸汤系列、清真菜、土司菜等转化为预制菜;遵义、安顺、铜仁、六盘水等市大力开发牛、羊、猪肉系列和“辣椒+”系列的家常预制菜;贵阳市大力开发小吃型、休闲型、时尚型预制菜。贵州省倡导突出开发“功能性”预制菜,大力发展药食同源预制菜产品。

《措施》提出,加强预制菜上中下游企业衔接,延链补链,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激发各环节活力、潜力,加强各环节支撑能力,到2025年,分批分类培育和认定贵州省级预制菜生产基地20个。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围绕产地建设完善分等分级、清洗分拣、烘干包装、冷链仓储等产地净菜加工与深加工设施,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商品化利用。支持建设冷链仓储、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冷链流通支撑能力;支持预制菜生产企业、连锁经营餐饮企业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冷链配送”模式。

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政策,支持本土预制菜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预制菜行业的“领头羊”。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引一批省外国外预制菜大型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计划到2025年,培育和引进预制菜优强企业不少于50家,其中亿元级以上龙头企业不少于10家。

建立相关标准,把各地预制菜的优质品牌不断吸收到公共品牌当中。为了促进预制菜做稳贵州省内市场,做大省外市场,贵州省支持预制菜进学校、工厂、医院、社区、食堂,利用好东西部协作和黔货进军营等平台拓展市场,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国各地挂牌“贵字号”餐饮店,授予贵州食品“贵字号”品牌超1000家,全省预制菜销售额突破150亿元。

开展预制黔菜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预制黔菜从基地到餐桌全产业链系统性标准。计划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黔菜基础标准、黔菜原辅料标准、黔菜菜点标准、黔菜包装材料标准等为框架的标准体系。加大科技助力预制菜创新的力度,围绕预制菜基地建设、单品开发、种植养殖、产品初级与精深加工,以及产品清洗、分拣、包装、冷链运输等关键技术,支持产学研合作开展攻关应用,支持建立贵州预制菜检测机构。对预制菜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行奖补,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奖补,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按规定进行支持。

建立全省预制菜项目储备库,重大项目纳入贵州省商务厅项目管理系统,确保预制菜项目高质量发展。记者了解到,贵州省商务厅成立了贵州省预制菜工作专班,负责调度推动全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日常工作,引导贵州预制菜产业抱团发展,有序推进。日前,贵州省商务厅拟启动重点预制菜企业项目申报工作,支持贵州省预制菜企业建设厂房、冷链仓储、加工、物流、中央厨房等基础设施,新增预制菜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提升生产能力和冷链流通支撑能力。

贵州省还将建立省级预制菜产业专家库,建设预制菜“产学研”人才实训基地,组织开展预制菜相关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评价,提升预制菜人才职业技能水平。

《中国食品报》(2023年07月03日02版)

(责编:罗 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