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正文

击鼓劲舞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球速看料

来源: 甘肃日报


(资料图)

秦安夹板舞古朴庄重、甘谷唢呐喜庆嘹亮、武山旋鼓舞豪迈奔放……6月22日上午,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仪式结束后,一场精彩绝伦、地方特色鲜明的表演为与会嘉宾和群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这是甘谷县的唢呐和锣鼓,来了40多人。”地地道道的演出装扮、地地道道的地方口音,甘谷唢呐表演者急急忙忙说了几句,便上台表演去了。

唢呐吹,锣鼓响,伏羲大典现场的气氛便不一样了。甘谷唢呐又称吹响,是甘肃省的传统民间音乐,作为当地民间吹打乐器中的主要乐器,主要用于秦腔伴奏和民间祭奠活动。近年来,每年祭奠人类始祖伏羲、蜀汉大将军姜维时,都用唢呐曲牌祭奠。

身着古老的服装,手持武山旋鼓,跳起古老的舞蹈……一群威武剽悍的舞者或跳跃,或旋转,或疾驰,或翻腾,阵形张弛有序,变幻莫测,独具特色的国家级非遗——武山旋鼓舞以独特的服装、独特的旋鼓、独特的舞蹈,瞬间让伏羲大典有了“原始的力量”,很是“吸睛”。

“能把祖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伏羲大典这样的平台上,很骄傲、很值得。”骄阳之下,一曲舞罢,已是满头大汗,但年轻的心如明媚的阳光,丝毫不现疲惫,武山职校21级机电七班的董润泽大声告诉记者:“不累,很骄傲、很值得。”围在一起的伙伴们同声附和,眼里闪着熠熠的光。

武山县文旅局工作人员王永强补充道,武山旋鼓舞每年都会参加伏羲大典,有时候是妇女旋鼓,今年则是年轻的学子旋鼓,“他们都是武山人,从小对武山旋鼓耳濡目染,为了参加伏羲大典,又集中排练了大半个月。”

武山旋鼓又叫“羊皮鼓”“点高山”,鼓面羊皮,形如团扇,也称“扇鼓”,绘有八卦图案,下置一柄,缀以梅花形铁环或小铜镲。表演时,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拿鼓鞭,或击打鼓心,或环敲鼓边,边敲边舞,鼓点变化多端,动作粗犷豪迈,舞步旋转自如,而震耳欲聋的鼓声中点缀着鼓环清脆的嚓嚓声,形象地透射出伏羲故土文化的源远流长。

“武山旋鼓舞是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农牧生活和民间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蹈、祭祀活动为载体,含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舞蹈,起源于祭祀。”带队参加伏羲大典已有20多年时间的武山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刘向东介绍,此次表演在表演形式、内容等多方面作了大胆创新,融入许多现代元素和新的文化特色,艺术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在公祭伏羲大典这样的全国性活动上进行表演,是对地方文化很好的传承与弘扬。”

相关新闻